记得三十年前上大学时,和同班同学给一家来上海办展览的外国公司当翻译。公司带来好多薄膜塑料袋,袋面上印着一只颜色鲜明的猫头鹰,墨绿墨绿的羽毛,乌黑乌黑的眼珠,红透红透的眼圈,非常惹人注目。只要来客有兴趣来公司摊位探探头,就会送他们一只装着公司广告材料的塑料袋。 展览结束后公司把多余的一大叠塑料袋留给了我们。
不久学校举办游园会,每个班级纷纷踊跃在自己教室里组织一个娱乐游戏项目,都想比一下哪个教室吸引力最大。我班游园会上办了个掷标游戏。这游戏本身并不独一无二,但招来人山人海,为什么呢?我们在教室墙上贴了好多猫头鹰,掷标投中猫头鹰的眼睛就可以获奖拿走一只漂亮的猫头鹰塑料袋。
那时还是拎着瓶子打酱油、揣着白布袋去买米的时代,没有超级市场,没有塑料袋。五彩缤纷的塑料袋越发稀奇。猫头鹰塑料袋一上场,消息顿时传开,人家教室的学生都跑到我们猫头鹰窝里来凑热闹,我班那天红了场。
如今,我回国探亲时陪妈妈去水果蔬菜店买菜,她两手空空甩着胳膊早已不用菜篮子。到了店里,几株青菜一个塑料袋,几根笋一个塑料袋,一把葱一个塑料袋,几块生姜一个塑料袋,我的妈呀,买一次菜拎回多少只塑料袋!我粗粗算算,十三亿人口,一家三到四口,算它四亿个家,一家一天买次菜用五个塑料袋,就等于一天二十亿只塑料袋!得了,人家费那么多心思去想办法减除海洋里的垃圾塑料成分,哪可能追得上如此消费塑料的惊人速度。
据说全球至今已生产塑料八十亿吨,其中六十亿吨成了垃圾,这六十亿吨的回收率仅达百分之九。每年有八百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,相当于全世界每一米海岸线上排满十六只超市型塑料袋被卷入大海。据世界经济论坛预测,到二零五零年,海洋里所含塑料的重量将超过所有鱼的重量。科学家们虽然已发现了一种能消化塑料的酶,但要达到回收与消费平衡还是个遥远的梦想。我老公已经好几年不吃鱼了,他说吃鱼等于吃塑料。我家买菜也早就开始自己带布袋。
真想念小时候妈妈那只竹编的菜篮子。又大又结实,妈妈早晨急了发脾气踢它几脚也顶得住。她一大早提着菜篮子出门,回家来里面又有新鲜蔬菜又有烧饼油条,早晚吃的都装在里面,一目了然。每天的日子就从那只篮子开始。
我要找一只童年回忆中的菜篮子,一只让人看了就想要的菜篮子。我要天天提着菜篮子去买菜,让所有人看看菜篮子装起菜来多诱人。也许将来哪一天塑料袋又会成为稀罕物,你得有一手掷标中靶的本事才拿得到。那时候,老公又会喜欢我烤的三文鱼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