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女儿从小就执着追求,小时候有小目标,大了有大目标,天生不怕困难。
上幼儿园的时候,校门口有双杠。邻居小男孩欧文能在双杠上攀上翻下象只灵活健壮的猴子。女儿臂力不够,悬着身子从双杠一头挪到另一头根本不行。于是女儿天天放学后在双杠上练习,小小嫩嫩的手掌上很快起了水泡。叫她等水泡退了再练,她说不行,欧文能做的事她怎么不能。水泡很快变成了老茧,不久,她与欧文象一对猴子一样在双杠上追打嬉闹不相上下,闹够了双双倒挂观赏世界颠倒的样子。
女儿八岁生日时,说她生日愿望是拜个师学唱歌。她没有唱歌的天赋,张口走调五音不全,所以想学一学。于是给她请了音乐老师,条件和其它所有课外活动一样,报了名至少要坚持一个学期,没了兴趣一个学期后可以退堂。结果,她跟了这个老师整整十年,一直到她去上大学。开始在淋浴莲蓬头下唱,然后在学校里台上唱,后来人家乐队请她去酒吧和街区音乐会上唱。还学了钢琴,弹起吉他,最近又在学大提琴。高中时还是全校文艺代表。我以前以为先天不足的东西不值得追求,精力集中到有天才的方面才有效。女儿的经历让我改变了这种观念。先天不足后天补,成就感不是更大么。
女儿高中时父亲打网球很投入,受父亲熏陶她也报了名试试。刚开始的时候,同班同龄人的水平都比她遥遥领先,因为他们从小开始培养。她成了班里的笑料,但她没有退却,一边跟他们一起笑话自己,一边下了决心要赶上他们。越打越有劲,三年后她代表学校参加省里双打竞赛。上了大学后参加学校业余网球队,丰富的生活中又多了一层乐趣。起步晚不要紧,功夫不负有心人。
要去美国上常春藤盟校的主意不知她什么时候怎么得来的。有一天她说她想考布朗大学,问父母愿不愿意付学费。为什么布朗大学?她说她把所有常春藤大学的课程作了比较,布朗的人文课程灵活性最强,最适合她还没想好专业目标的状况。哈,这到底算没目标还是有目标?她说考常春藤不光要成绩拔尖,还得有个出类拔萃的强项。她兴趣广泛面面俱到却没有出众强项,难度很高,但不试试哪肯罢休。高中最后两年她又管学习成绩,又不放下体育文艺一大堆业余爱好;既当学生干部组织活动,又去老人院当义工;找了个饭店工作跑过前堂也下过厨房;每个周末夜还去和一大群男女聚会娱乐。进进出出一刻不停,象只忙忙碌碌的小蚂蚁。她写大学申请文章关起门来勤勤恳恳化了好多时间,我没福气看她的作文,但我知道她同学的家长后来特地请她辅导她家弟弟考常春藤大学,我跟女儿开玩笑说她可以自己赚学费了。
我爸爸常说,事在人为、人在自为。这个座右铭不知不觉传给了我女儿。有目标,凭执着,在追求中寻找快乐。她说自己没有强项,她的性格不就是她的强项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