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离家上大学那天,妈妈送我到火车站,分手时说了这么一句话:“从今以后,你回家来就是我的客人了。” 当时我听了心里犯了一下嘀咕,自家闺女怎么成了客人,妈好象说得有点过份。但十五岁的孩子前脑发育还没完全,这话很快就放到脑后了。后来我越走越远,飘洋过海,在地球的另一端成家立业,回家的机会越来越少。回头想想,那句话虽搁脑后,却象一颗种子,在我脑子里默默地生了根发了芽,给了我一生果实。
以后我是母亲的客人,说明母亲给了我自由。我是家里唯一的女儿,我外婆一直吩咐我妈,女儿得留在身边,年老了菜米油盐有个照应。我妈说我将来是她客人,言下之意就是不指望我守在她身边,出窝鸟,想飞多远就飞多远,不必束缚于尽孝的义务。妈妈让我放下心里包袱,自由自在往前走,毫无负担地去追求自己的目标。这种自由感是母亲舍己送我的珍贵礼物。
母亲说我以后是她的客人,也是告诉我她不再当我的大人替我做主。从今以后,在母亲的眼里,我与她平等,独立自主。母亲不但把我提拔到成人级,而且给我一个相敬如宾的姿态。这不光是信任,而且是给力。就象放卫星,不光让你上天,还给你加一段推进火箭。我从那以后大事小事都是自己做主,给家里汇报都已事先权衡充分,作好方案。穿过几个关键的十字路口,都是一人在外自己把关,从未失去过自信,而且心里知道家里会毫无疑问地相信我支持我。这种感觉是人生之宝。
有一天我跟妈妈视屏上说,女儿不孝,定居这么远,连星期天给她送点水果的机会都没有,夺去了她天伦之乐。第二天,她兴冲冲视屏过来告诉我,从我去上海念书到电话入家门的十二年里,我从它乡异国一共给家里写过485封信,差不多每个月三封半信。有了电话后几乎每周通话,现在有了视屏三天两头网上见面,年年回家探亲。她说这不叫天伦之乐叫啥。我心里一股暖流。不管我走得多远,分离时间多长,妈妈的心里永远给我留着那个位置。她的心就是我的家。
现在我大女儿去国外上大学。临走前,我也意味深长地对她说:“从今以后,你回家来就是我的客人了。” (女儿高兴地说:“那我不用洗碗啦!”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