童年时,春节前最兴奋。
先是一只活鸡进门。妈妈早早地从农民那里买只母鸡回来养着。爸爸把厨房里那张小方桌四个脚用绳子圈起来,里面垫一些干草,做成一个鸡窝。每天喂鸡成了孩子的乐趣。母鸡歪着头用一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打量着孩子,孩子看着母鸡点头踱步,一天天长胖。有一年,准备杀鸡前一天,母鸡下了个血丝斑斑的初生蛋。孩子们缠着妈妈闹了半天,救下那条鸡命。每天一听到母鸡报告“格格格格······蛋······”,孩子们抢着去捡鸡蛋,奖励一把白米。其它年头没生救命蛋的母鸡养到年三十就被妈妈宰了,最漂亮的几根鸡毛留着给孩子做毽子,剩下的鸡毛和鸡胗皮一起晒干后拿去废品站卖了换钱买糖吃。
每年春节前妈妈给孩子们置办新衣过年。妈妈总是把我带去童装店让我自己挑一件包棉袄的中式棉罩衫。花花绿绿的罩衫一件件挂在墙上,我仰着脑袋思忖今年要白底蓝花还是灰底红花。买回家后妈妈把新衣服叠好放在五斗橱里,等到年初一早上才能穿。我时不时会去打开抽屉看一看摸一摸我的新衣服。
春节前巷口有人摆起大炉子炒干货,那铁锅子比家里的水缸还大,铲子跟铁锹一样长。锅里一半是沙一半是花生,炒货的小伙子腊月里只穿件单衫还满头大汗。妈妈掏出早已备好的花生、沙核桃、番薯干和香榧子,叫孩子们拿去大炉子边排队等着。大炉子旁边总有一些老人坐在小凳子上晒太阳,孩子们在周围跳绳踢毽子,偶尔一只毽子飞进大炉子,炒货的小伙子便给个脸色或斥责一句。香喷喷的干货炒完了拿回家来,妈妈把它们装在八角锡罐里,正月里桌上天天有瓜子核桃招待客人。
年三十前做蛋饺。坐在煤饼炉前拿个圆圆的汤勺做蛋皮。用一块猪油把汤勺擦一擦,浇上一调羹搅好的鸡蛋,转一转汤勺把鸡蛋摊匀,蛋皮上放一筷冬笋猪肉末,用筷子裹成半圆形蛋饺。个把钟头做出两三大盘蛋饺,金黄油亮。做完蛋饺做油豆腐嵌肉。用筷子尖在方方的油豆腐上戳个洞,一点一点把调好料的猪肉末塞进去,油豆腐给塞得胖胖的,简直可以拿来当球玩。爸爸在旁边包粽子,浸好的竹叶清香缭绕。妈妈在磨黑芝麻做汤圆馅,更是香气扑鼻。
年三十白天不好玩,妈妈杀了鸡后忙不过来会叫我去拔鸡毛。年三十晚上最兴奋,一大桌好菜,熏鱼、白切鸡、炖鸡、红烧肉、春卷、响铃、韭芽肉丝炒年糕、粉丝蛋饺汤、没完没了。吃完了谁也不想睡觉,大人聊天,小孩嬉闹。大家都想放开门炮,从半夜起大小炮仗起落不停。
年初一终于盼到了。一睁眼先把手伸到枕头下去摸红包,抽出里面崭新的压岁钱,穿上新衣服,吃个大肉粽,口袋里装满花生、半指长的细细的小炮仗和一指长的泡泡糖,找邻居孩子一起去爬城皇山或保俶山,一路上比着谁吹的泡泡比糖纸上那个戴着蝴蝶结的小女孩吹得还大。
写得真好,过年好🎉🎊🎈,年年好,思念长,家乡饭!
LikeLike